人物名片
林国栋,厦门大学2001级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校友。毕业后,他在全球知名钢带企业Sandvik就职7年。2012年,他在上海创立“铭客钢带”品牌,并于2018年在南京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如今,他担任上海铭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带领下公司主要耕耘钢带领域,并处于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领先地位。公司致力于“隐形冠军”式的健康发展,近11年平均每年增长20%,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攀升至行业龙头。个人被地方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2023年入选“紫金山英才计划”,被评为紫金山英才创新型企业家,连续4年被当地政府评为纳税大户,他创立的瞪羚企业更是被评为省级专新特精企业。

林国栋,这位从山东临沂走出的厦大校友,身上始终透着一股坚韧与务实。从怀揣着对厦门大学的憧憬,到成功踏入大学校园;从一名外企职员,到创立自主品牌、冲击国际市场,他的每一步都踏实而富有远见。成长于改革开放初期贫困家庭的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实业报国的意义,也使他更坚定地投身于“中国制造”的事业之中。他用实干精神,谱写一段由“奋斗初心”到“强国梦想”的动人故事,树立新时代企业家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形象典范。
01 缘结厦大,梦想启航
谈及选择厦门大学缘由,林国栋的思绪飘回到高中时代。“上大学前,我从未离开过临沂这座城市。有一天,班主任从厦门旅游回来,带回一叠照片,其中厦门大学的照片深深吸引我。” 回忆起这段往事,林国栋眼中闪烁着光芒,那份对厦门大学的热爱溢于言表。从那时起,厦门大学便成为他奋斗的目标。要考上厦门大学,成绩提升至前百分之一前。为实现心中梦想,林国 “刻苦努力”“时刻为梦想拼搏”。那时的他,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自习,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驱使着他不断前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国栋如愿考上厦门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在他看来,这是“人生的第一件正向反馈”,为他日后的事业和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学期间,厦门大学的校园文化对林国栋产生了深远影响。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让他敢于大胆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更是深深烙印在他心中,激励他在面对困难时永不言弃,追求卓越。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悉心的教导,也让他受益匪浅。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还注重培养他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日后在实业领域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
毕业多年,在厦大求学期间的美好回忆,林国栋依然记忆犹新。当时班级独特的班长竞选制度,班主任不干涉,任凭竞选者通过一个个宿舍游说,进而在班级通过演讲来获得选票的方式,极大地活跃班级氛围。尽管竞争激烈,林国栋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富有感染力的竞选演讲,成功当选班长。大三时,他又成功竞选学生会主席。在这些经历中,他逐渐培养出主动争取、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也让他有了挑战更高目标的自信。这些在校园里锻炼出的能力和品质,为他日后创办企业的成功埋下伏笔。
02 实业报国,上下求索
2005年,林国栋本科毕业。从山东临沂三间茅草房走出来的他,心中第一个想法便是赚钱,改变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馅饺子的贫困生活。“穷过的人就是想着先赚钱,但要赚钱感觉考公务员、考研等很多路径都达不成,去企业发展才是最快的路。”凭借自身出色的能力,林国栋顺利进入瑞典外资企业Sandvik工作。“那时候,外资企业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待遇堪比铁饭碗。去北京出差,住宿标准是600元一晚,而我以前连一学期10元的学费都凑不齐。”回忆起刚进入外企工作的日子,那种巨大的落差感让林国栋感觉如梦似幻。
然而,在Sandvik工作7年后,林国栋毅然决定辞职创业。这背后有着一段触动他的故事:华腾橡塑的刘厂长曾告诉他,工厂花了几十万,相当于全体员工一年的饭钱,购买Sandvik的产品,可产品实际成本仅为售价的1%。由于初次使用缺乏经验,产品短短几个月就报废了。这件事让林国栋深刻意识到,外企产品价格高昂,国内企业使用成本巨大。这让他陷入思考:“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能做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为什么要花 100 倍的价格去购买?”
此外,外企对国内工厂的高额利润收割、瑞典与国内生活水平及制造业发展的巨大差距,都让林国栋坚定“实业报国,中国制造”信念。他深知,只有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才能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让国内工厂降低成本,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于是,2012年,林国栋在上海创立“铭客钢带”品牌。
03 稳扎稳打,厚积薄发
一个企业要在时代的潮流中站住脚,就需要去追赶,甚至超越时代的速度。然而,快就一定是好的吗?在“铭客钢带”一步一步拓宽发展的历程中,也曾为了这所谓追赶的“速度”拼命狂奔,然而因一时的“快”产生的疏忽和漏洞,却花费很大代价去修复和弥补。
“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提起这句毛主席语录时,林国栋学长的眼神中闪着熠熠的光,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其他优秀企业的总结,让他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只有肯下慢工夫打磨的企业,才能活得好,活得长久。
正是因为对“慢即是快”这个理念执着的坚守,林国栋把当初那家小小的钢带企业做到如今在全球该领域内享誉“稳”字的优秀企业。“人心稳、市场稳、产品稳。”这不仅仅是别人对“铭客钢带”的评价,也是林国栋学长在时间沉淀中不断精益求精的展现。对研发产品的理解、领悟、创造,在一步步积累中迸发出强大生命活力的成果,将“铭客钢带”稳定而强大的内核展现在众人面前。
在“慢”中沉浸、感悟、积累,最后厚积薄发,“积累”这个词作为“慢”的递进式,也在访谈中被林国栋屡屡提及。而对于这个词的追忆,要从学生时代说起,“那时候喜欢耍小聪明,贪多”,说起这个时林国栋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后来他发现,学一个东西,反复练习,把它理解透彻,反而能取得进步。等到步入工作,对Sandvik悠久历史的探索和了解也让他心中“积累”这个词的分量渐渐加深。

事实证明,这些在“慢”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成为“铭客钢带”发展的坚实基础。在2018年以前,“铭客钢带”主要生产低端产品,销售额一直不理想。资金短缺、人才参差不齐,导致工厂综合制造水平难以提升,无法吸引高端用户,陷入了发展困境。但林国栋坚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带领团队默默坚持,等待转机。
2020年,转机终于出现。全球高端用户为降本增效,开始寻找替代品牌。林国栋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变化,主动与国际企业洽谈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铭客钢带”不仅扩大了销售额,提升了制造水平,还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了知名度。这次成功,正是林国栋长期坚持“慢即是快”理念,不断积累的成果。
如今,林国栋的观念也深深影响着企业员工,他们在林国栋的带领下,孜孜不倦地探索,兢兢业业地研究,静下心来让产品更加完美,在“慢”中稳扎稳打地发展,在“稳”中慢条斯理地积累,用成果在自己的领域内打出“铭客钢带”响亮的名号。
04 风雨兼程,初心不改
在林国栋的带领下,铭客品牌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在钢带领域的龙头品牌。目前铭客在燃料电池的碳纸方面的连续热压装备制造,和央企合作,取得绝对领先的地位。另外其在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方面,也投入研发多年,正在向产业化落地目标稳步推进。
取得这些成就后,林国栋对企业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坚持本分,将主业做专做精,不断提高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依托研发优势,在主业边沿进行微创新和拓展。这份雄心壮志的背后,是他数十年来始终不变的初心。
林国栋坚守初心,源于他的成长环境。小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他生活贫困,每天只能以煎饼、咸菜和白开水为食。后来前往瑞典,他亲眼目睹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差距。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他怀揣着这样的信念: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份信念成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支撑他在实业道路上默默耕耘,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贡献力量。
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林国栋深知劳逸结合的重要性。他坚持工作与生活分离,周末保证休息,平时也很少加班。他笑言:“我一直不算是很勤奋的老板,自成流派,比较喜欢逍遥自在。”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让他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他能以更充沛的精力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在公司管理方面,林国栋认为,管理者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还应注重丰富企业文化。“企业的成功不能只靠员工的辛劳,否则很难走得长远。”他会适时组织员工开展娱乐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这样既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上限”更加不可估量。
如今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始终心系母校、母院的发展,他经常与学院领导老师保持联系,并以实际行动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他慷慨解囊,在航空航天学院设立了航空宇航学科卓越人才发展基金,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激励着莘莘学子追求卓越、成长成才。他积极参加母校、母院的各项活动,在感恩母校和老师们的同时,经常与学弟学妹们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座谈,比如在学院毕业典礼上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发言,分享学习成长经历,共话职业发展经验。“没有历练,就不会有进步”是他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秘诀,也是他对厦大学子的殷殷嘱托。
原音回放
“从成长的角度来说,最快的方式,我觉得就是和优秀的人泡在一起,多和高手过招,然后踏踏实实做事情,在试错中去反思和成长。”
文 | 王宇盈、朱义豪、吴欣怡
图 | 受访者提供
指导老师 | 郭江淮
修稿 | 曹熠婕、校友总会秘书处
编辑 | 童嘉烨
初审 | 陈瑶华
复审 | 李绍玉
终审 | 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