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在昌吉州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间隙,州人大代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干部谢日那义·斯马义接受记者采访
人物名片
谢日那义·斯马义,女,维吾尔族,201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选择回乡就业,2022年1月当选为昌吉回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在一线岗位上为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心向党 永葆忠诚本色
在昌吉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的宁静一隅,有一个名叫二十里店村的温馨村庄,这里孕育了一位不平凡的女性——谢日那义·斯马义。1987年她出生于新疆呼图壁现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自小在天山的翠影和丝路的古韵中长大,听着岁月的故事,心中种下了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梦想。因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知识的渴望,她的求学之旅将她带往美丽的厦门大学。
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求学的日子里,谢日那义深切感受到了学校“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她常在“五星级”图书馆看书自习,聆听院士教授的精彩课程,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交流思想、畅谈理想。校园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多元的文化环境,让她开阔了眼界,也坚定了她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的决心。 谢日那义的宿舍生活充满了温暖与欢乐。她的四位舍友分别来自厦门、福州和新疆伊犁。远离家乡的她,常常受到厦门舍友的关心和照顾,周末时,她们一起到舍友家中做客,感受闽南家庭的热情。平日里,她们结伴上课、自习、吃饭,假期时则一同探索厦门的风景与文化。班主任老师也对新疆学生格外关怀,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指导,更在生活中传递温暖,让她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归属感。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中,谢日那义受到了启发,她意识到自己的家乡新疆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旅游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和民众致富。她在学校期间就立下了心愿,要把所学的知识带回家乡,帮助家乡的人们改善生活。
谢日那义·斯马义深知自己成长的土地因西部大开发政策而日益兴旺,自己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受益者。由于政策倾斜加之自己的努力,她考上新疆内地高中班,在沿海城市大连最好的高中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这也为她日后考上厦门大学打下坚实基础。大学毕业后,她再次因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计划,到福建省龙岩市进行一年半的岗前培训。福建是她的第二故乡,2011年她在龙岩市岗前培训时,她更加坚定回乡建设家乡的决心。2011年春,她在古田会议遗址这一红色革命圣地,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轨迹便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2012年,谢日那义正式踏上了工作岗位,她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满腔热情和坚定的意志投身于各项任务之中。

谢日那义·斯马义(左一)跟二十里店村党支部党员到福建省龙岩市古田镇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在古田会议会址重温入党誓词
谢日那义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充分认可。2013年至2015年,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干部”,并在2014年荣获“三好职工”称号。2020年,她的工作成绩更是获得了昌吉州工会的高度评价,被评为“最亲结对子”,同时也被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办公室认定为“优秀通讯员”。她对于乡村振兴的不懈努力,使她在2022年被评为呼图壁县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及“文明家庭”。2022年被推选为昌吉州第十六届人大代表。2023年,她和家人一同被评为自治区级“最美家庭”。
2023年4月18日,在昌吉州妇联的组织带领下,谢日那义·斯马义一家作为呼图壁县最美家庭代表到福建省龙岩市参加“石榴花·龙呼一家亲”最美家庭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在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中,与龙岩市谢凡生、赖嫔萍一家产生了情感碰撞和思想共鸣,从此两个家庭互相成为了彼此的牵挂。
文化相通、心灵相融,让谢日那义·斯马义和赖嫔萍两姐妹有着相似的人生志向和价值追求。她们热心公益。当她们了解到二十里店村17岁的维吾尔族女孩艾柯代,母亲因病逝世、父亲酗酒、弟弟还小,艾柯代被父亲要求辍学打工时,姐妹俩萌生了一个想法——一起资助品学兼优的高三的艾柯代完成大学学业,从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她妈妈般的关爱。她们一起看望艾柯代,期望她将眼前的困难化作前进的动力,努力上进、积极生活。
谢日那义用自己一点一滴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之花常开盛开的美丽画卷。

2024年8月,谢日那义一家与福建省龙岩市结对亲戚谢凡生一家在二十里店村合影
一切为民 永葆初心使命
2021年,谢日那义·斯马义迎来了她人生中的一个新挑战——她被组织任命为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新的角色,谢日那义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她将自己年幼的两个宝贝——一个7岁,另一个仅3岁,托付给父母照顾,自己则全心投入到农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在一线服务,为村里的群众排忧解难。
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挑战,谢日那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她没有退缩,在接下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她走访了全村351户家庭,没有遗漏一家,用心聆听每个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心声和诉求,细致入微地了解村里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逐步制定庭院整治方案及厕所整改方案,让全村所有村民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那几年,全村共整治庭院126户,拆除老旧房屋21个,2021年争取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40万元,对84户村民的院墙进行改造提升。她还深入挖掘村里的文化资源,成立石榴花红歌演唱队、民族乐器弹唱队以及麦西来甫舞蹈队,希望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通过组织歌舞活动、传统手工艺展示等形式,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工作上,谢日那义不仅在实践中寻找答案,理论学习上也毫不松懈。她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政策,勤奋钻研,不断汲取新知识,并积极与上级领导交流思路,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详尽呈现,尽善尽美地完成这项基层工作。谢日那义深知,要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人们思想的转变与观念的更新。因此,她在工作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宣讲党的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她通过村民座谈会、党员学习班等形式,增强村民对政策的理解,提高大家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她还带头宣讲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全国两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党的惠民好政策。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建设美好新疆。在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热潮下,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谢日那义·斯马义说:“真切地感受到习总书记对新疆各族群众的真切关怀,作为一名多民族聚集村的基层干部,我们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村各族党员村民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让我们二十里店村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谢日那义·斯马义在给二十里店村“两委”及村干部传达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
在谢日那义的带领下,村干部们团结一致,积极为村庄的发展出谋划策,二十里店村迅速成为了一个民俗旅游村,荣获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连续获得国家“最美村镇”“自治区级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一往无前 永葆实干之心
谢日那义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所长、紧密结合属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将馕文化产业、民俗旅游、休闲农业以及红色文化相结合,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工作。
2023年8月,厦门大学校级重点实践队“石榴籽·新疆行”一行,在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碧娇的带领下,赴新疆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谢日那义•斯马义带领实践队师生参观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新时代的新疆故事真实而精彩,在她朴实无华的讲述中,来自母校的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了她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为她的倾情投入和突出贡献感到自豪。

2023年8月,谢日那义带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碧娇和实践队成员参观二十里店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谢日那义同志积极引导二十里店村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发展田园旅游、星光夜市等,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田园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构建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链,进而实现集体与村民双增收。另外,伴随着土地流转,村里年轻人到城里务工,村里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劳动力,通过引进黄纸加工厂,部分老年人从事黄纸代加工,带动就业30余人,每人每天增收130元左右,农牧民增收致富路径实现多元化。谢日那义等同志不断跟县委宣传部沟通对接,为本村人文旅游宣传制定最佳方案,将西遇风情民街、馕文化产业,民俗旅游、休闲农业以及红色文化相结合,通过抖音短视频以及抖音直播等方式宣传本村的文化旅游,为自己的家乡旅游代言。同时,号召村民做好庭院经济,民宿旅游,将柴火馕跟民宿旅游品牌打出去,让跟多的人知道二十里店村,发展村里的旅游业,做大做强品牌,通过发展旅游提整村振兴,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目前,二十里店村已经和多支厦门大学师生团队建立联系,两地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了乡村的环生态美、人居美和对口援疆成果,也为当地带去了更多社媒营销知识与技巧,极大地推动了闽唱两地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
2023年8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组建的“数字强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新疆开展为期8天的实践调研,聚焦数字化治理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增收路径。期间,厦门大学智慧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与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委会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旨在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时任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进功教授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向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校友、昌吉州人大代表及二十里店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干部谢日那义·斯马义授牌。
乡村振兴研究院


时任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进功教授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向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校友谢日那义·斯马义授牌
担任人大代表期间,谢日那义还积极推动煤改气工程的实施,让二十里店村的村民们感受到了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实惠与便利。煤改气工程让村民的取暖方式更加环保和安全,而这一项目的实施正是谢日那义在走访群众时收集到的建议。村民们高兴地说:“咱老百姓说话真管用!”
近年来,二十里店镇十四户村全面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全村范围内安装路灯603盏,建设“四好乡村路”22公里,全力实施乡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7%,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清洁能源全覆盖,天然气入户率达95%以上,有效提升村级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居民幸福感逐步提升。
2024年,谢日那义又一次作为校友牵线,带领二十里店村党支部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党支部签订支部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学生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2024年12月,谢日那义带领二十里店村党支部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党支部签订支部共建协议,开展支部共建活动
谢日那义的故事,是对当代青年的一次深刻启示: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学习,用创新的思维和实干的精神,定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每一个心怀梦想的青年都可以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原音回放
乡村振兴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就定能够实现乡村的繁荣富强。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基层建设,要勇于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会换位思考,用心聆听他人的需求。
文 | 王鑫
图 | 公众号厦大石榴籽、呼图壁零距离、丝路昌吉
指导老师 | 杨南燕
修稿 | 曹熠婕、校友总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