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申凌龙,1975年11月出生,湖南常德津市人,高级工程师,1997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飞机维修工程专业,此后在航空领域一路深耕,参与B747-400客机改装项目,作为联合项目组中方负责人,推动项目改善;带领团队为国产C919大飞机提供关键技术支援,助力中外航空企业合作。在任晋江邓禄普太古飞机轮胎有限公司总经理期间,曾协助促成英国邓禄普航空轮胎与西安中航飞机制造公司的MA700新舟机型合作签约,助力国产支线飞机发展。

在中国航空工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申凌龙用近30年的职业生涯,生动诠释了何为“航空精神”。他坚守初心、勇于担当,以矢志不渝的航空梦想和不懈努力,见证并推动了中国航空维修与制造业的崛起。
孜孜以求,航空梦想的追逐者
申凌龙的航空梦想,萌芽于年少时期。厦门大学飞机维修工程专业,成为了他梦想启航的地方。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开设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高校,厦门大学为他提供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也让他对航空事业的热爱愈发深沉、信念更加坚定。
1997年,申凌龙怀揣着对航空事业的执着追求,加入了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开启了长达18年的航空维修与管理生涯。在厦大学习期间,他便深刻认识到,国际航空维修行业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极高,这不仅体现在精湛的技术能力上,更体现在对工作细节的严谨态度和对安全的高度重视。
“在厦大,班主任、授课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准军事化’般的严格管理。”申凌龙回忆道。这种严格的学术训练和专业要求,为他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航空维修专业英语课程上,来自新加坡的华裔老师吴国鸿的那句“永远不假设,始终要核实”,成为他工作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不断追求卓越。2019年担任霍尼韦尔太古宇航总经理期间,国产C919大飞机进入关键阶段。霍尼韦尔厦门团队与商飞团队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实测数据逐一比对,通过扎实的第一数据资料验证,顺利推动了C919辅助动力系统(APU系统)可靠性论证及按期交付。
由于热爱,毕业后的申凌龙更加坚定了在这一行业长期发展的决心。他深知作为一名航空人肩负的使命,“我有责任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祖国,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崛起而奋斗。”这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他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进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航空梦想。
迎难而上,航空路上的挑战者
在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申凌龙从工程师学徒做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入手,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经验,最终成长为高级经理。2006年,作为联合项目组中方负责人,他牵头推动B747-400客机改装子项目改善。面对跨团队协作、流程优化的复杂挑战,带领团队拆解项目环节,通过重构资源调配逻辑,将原110天的项目周期压缩至92天,周期缩短16%,超额达成10%缩减目标。这套从理论到实践的项目管理方法,后续成功复制推广至其他大型项目,用突破管理壁垒的行动,诠释航空路上挑战者的韧性。
在这18年兢兢业业的工作中,申凌龙收获颇丰。他不仅获得了香港民航局颁发的维修执照,还借助香港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的契机,赴香港从事航空项目管理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一名优秀的航空维修工程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还需具备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在复杂的航空维修项目中应对自如。
在管理工作中,申凌龙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对流程和项目的把控,更重要的是对团队的培养和对质量的坚持。”在他的带领下,晋江邓禄普太古飞机轮胎有限公司成为行业标杆企业。在普拉特惠特尼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运营总监期间,他通过引入新技术,大幅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些宝贵的管理经验,为他之后在株洲南方普惠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申凌龙对当年执行波音服务通告时的一次经历,仍记忆犹新:“在执行SFAR88指令的过程中,由于空间限制,安装工作异常艰难。团队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仍难以达到燃油与控制电路线束需保持2英寸间距的布线要求。在目视检查时,我们发现仅差1/8英寸即可达标,这让我和团队成员一度产生了妥协的念头。但在FAA驻场代表复检时,面对‘要求是什么?我们的标准又是什么?’的询问时,我深感羞愧,意识到我们放松了对高标准严要求的坚持。随后,他立刻回应: ‘抱歉,我们会进行修正,以完全满足要求’.在当晚的后续工作中,团队全力以赴,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次经历让申凌龙更加坚定,航空维修工作必须对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绝不能因任何借口降低标准。

图为2018年珠海航展期间,西安中航飞机有限公司与英国邓禄普航空轮胎的主合同签约仪式前合影。左一为英国邓禄普航空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 Gordon Roper 右一为申凌龙(时为晋江邓禄普太古飞机轮胎有限公司总经理)
锲而不舍,航空技术的引领者
2019年,申凌龙加入厦门霍尼韦尔太古宇航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并投身于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的研发支持工作。在 C919 项目中,他不仅在技术支持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还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与协调。由于项目采用新型 APU 型号,试飞和维护过程中遇到诸多技术难题,尤其是在缺乏现成维修手册的情况下,困难重重。
申凌龙带领团队迎难而上,通过反复试验和深入的技术讨论,成功攻克多个关键问题,为C919的顺利试飞和适航取证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资深APU大修工程师经常在深夜接到东航西安维修工厂的工程师电话,一起进行故障排除的技术讨论。有时通话时间太长,手机电池耗完电才发现。”
在担任普拉特惠特尼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期间,申凌龙在现有成熟运营体系下,积极引入新技术。基于SAP系统的生产计划系统实现现场数据实时再现,生产车间引入AGV自动导引车和自动打磨机器人,这些举措大幅提升了中国区两家工厂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3年,申凌龙加入株洲南方普惠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继续在航空制造领域深耕细作。作为合资公司总经理,他推动与中国航发南方公司紧密合作,通过安排南方公司中层管理干部的现场交流访问分享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率,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图为2019年中国民航华东局、福建省总工会、民航厦门监管局、民航福建监管局联合举办的福建省辖区各民航系统单位参与的工匠精神系列活动中,厦门霍尼韦尔太古宇航有限公司选派的质检班组进入班组长岗位决赛后的团队合影。右一为申凌龙(时为厦门霍尼韦尔太古宇航有限公司总经理)
生活里,申凌龙早已把厦门当作第二故乡。航空领域的深耕,让跨时差越洋电话、视频会议成了工作日常,个人时间被大幅压缩。即便如此,他仍努力平衡工作与生活——在办公室见缝插针进行短暂锻炼,为高强度工作续上活力;每到周末,更是全心扑到家人和孩子身边,用一段段珍贵时光,编织起温暖又紧密的亲情网。偶尔得闲,也会约上两三好友,借着闽南功夫茶小聚,在轻音乐与茶香里稍作休憩。不过对他而言,坚持锻炼时的自律、陪伴家人时的相守,才是治愈忙碌、滋养心灵的良方,让他在航空事业奋力拼搏的同时,稳稳锚住生活里最温柔的坐标。作为厦门大学培养的学子,申凌龙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从未忘记自己母校栽培。毕业后他与林育兹、林麒、吴榕等授业恩师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向老师们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他还积极参加母校和母院举办的各项活动以及校友聚会,与大家一同谈谈工作,聊聊家常。
原音回放
对于航空行业的未来,申凌龙对厦门大学的同学们寄予厚望:“航空业属于大公共交通服务行业,但由于旅客空中飞行的特殊性以及航空适航性的高准入门槛,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时刻‘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作为专业航空人士,专业技能是立足之本,同时,流利的英语沟通能力也至关重要,这能满足国际交流与工作的需求。此外,精通航空软件与模拟工具、积累实践经验、积极寻找实习机会了解行业实际运作,以及获得相关资格认证、明确职业方向、拓展行业人脉,这些都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