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陈立新,福建谨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现任福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担任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州市政协常委、福州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成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咨询专家、民建福建省委法制委名誉主任、福建省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委员等。受过奖励:曾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专家咨询网优秀专家,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福建省优秀律师、文明诚信先进律师、优秀女律师、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入选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女律师》。建议设立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获评2022年度福建省十大法治事件之首。
厦大求学,扬帆法律学习
1985年,陈立新以优异成绩从罗源一中考入厦门大学。作为福建人,她对这所本省最高学府——厦门大学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初到厦大,火红的凤凰花、临海的景致让她感受到这所大学沉静又热烈的美,而校园里的新思潮、深厚的同学情更是对她影响颇深,奠定了她几十年来对厦大的感情。
谈起在厦大求学时印象最为深刻的老师,她难掩对恩师齐树洁老师的感激之情,“齐老师治学严谨,在学术上造诣颇高。上课时风趣儒雅,常常把一个枯燥的法律问题讲得幽默有趣,用这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帮我们塑造法律人的思维。在生活中也十分关心学生,让我们时常觉得温暖。”得益于齐老师的教诲,她在进入律师行业后,也始终以严谨与关爱的态度带领助理和团队在行业中成长。

陈立新(第一排右四)珍藏的厦大时光照片
1998年,她考上了厦门大学法学院第一届法律硕士。不同于别的研究生,当时她是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尽管有妊娠的种种不适,但她始终怀揣着一颗追逐法律梦的赤子之心,正如她自己所说,“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如同我的人生信条,以‘自强不息’要求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以‘止于至善’勉励自己将事情做到最好。”这样一份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一直贯穿她的法律生涯。
2016年,她积极参与厦门大学福州校友会法律分会的筹备工作,并当选厦门大学福州校友会法律分会第一届副会长。2021年11月,她当选厦门大学福州校友会法律分会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2022年11月,她又积极参与厦门大学福州校友会换届选举的筹备工作,并当选厦门大学福州校友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监事长。数年间,她积极参加福州校友会各项活动,还多次参与厦门大学福州校友会及其法律分会组织的各类捐赠活动,包括厦门大学福州校友会法律分会的捐赠、厦门大学福州校友会在三坊七巷场所装修、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厦门大学校友馆”装修等捐赠,为厦门大学福州校友会和法律分会出一份力。
毕业多年,她始终对厦门大学及法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时刻关注着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动态:“法学院要建新图书馆了,多好的事情。”“2021年是我们厦门大学的百年诞辰,2026年是我们厦大法学学科的百年生日。”
律海作舟,深耕法律行业
从厦门大学毕业以后,陈立新踏上了自己的职业之路——律师。她将在法学院学到的法学理论和法律思维运用在实践中,她认为“法学理论是法律实务的基础,而法律实务则是法学理论的归宿。如果想在法律道路上深耕下去,在具备扎实法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司法实践的长期历练。”进入律所后,她意识到毕业并不是学习的终点,律师这个行业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持续学习是法律人的宿命。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法律人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不断演变的法律要求。”
今年,已是她从事律师职业的第36个年头。
结合多年的实务经验,她对办理案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她看来要提高办案质量,应坚持“五个到位”,即解掌握案件事实到位、分析研究案件问题到位、检索涉案法条类案到位、制定案件诉讼策略到位、诉讼案件举证质证到位。
秉持着这样的执着精神,诸多经典案件诞生:她代理的某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和某保险合同纠纷案分别入选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和《法治视界》栏目;代理的某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的代理词收录于人民法院出版社的《出庭在最高人民法院》一书中。

不忘初心,反哺社会民生
除法律人的身份外,陈立新还是福州市政协常委。2023年,她当选福建省人大代表。在她看来,做律师是“点”,通常是一对一实现对当事人权益的维护;而当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则是“面”,可以一对多,关注更多社会共性问题,解决更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她说,“通过做律师,我可以接触到很多的案例,了解很多群众的需要,我可以利用职业优势将这些问题变成我的提案、议案或者建议,通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身份把它反馈上去”。
例如针对市民办事不便利的问题,她参与提出设立市民服务中心的建议,被列为福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针对养老领域存在的养老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善等问题,她提出设立医养结合养老院等建议,被列为省政协重点提案;在改善律师执业环境方面,她提出开通看守所会见网络预约功能和增加律师可查询公民户籍信息的建议;在促进福建省司法信息数字化方面,她提出建立福建省公检法信息数字化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建议,促成福建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开通上线,在她看来,“办案平台打通了政法各部门现有办案系统的信息传输通道,实现跨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业务协同办理、办案流程再造,节约了办案时间和成本,有效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作为提案议案的提出者,看到一个个建议落地,并对相关领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她常常深感欣慰。
作为省人大代表,她先后提出关于在福建省推广破产案件处置“一站式”联动服务机制、关于加强福建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关于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及探索台湾执业律师在福建省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关于提升福建省长者食堂服务质量与可持续运营、关于发展福建省低空经济的建议等具有代表性等建议。2025年,她提出关于制定《福建省数据资产登记管理条例》的议案,希望通过地方立法推动福建省数据产权保护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凝聚智慧的建议与议案,既展现了她作为法律人严谨专业的职业素养,更诠释了她扎根行业、回馈社会的初心坚守。多年来,她始终践行着"三个一点"的职业理想——为当事人做点事、为律师行业做点事、为社会做点事,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履职答卷。

原音回放
“百载沉浮滨海城,九州砥柱厦法人。学海不息茫茫路,至善无疆铸南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厦大法学学科即将迎来‘百岁生日’,愿同学们在求学道路上,始终坚持正确的法律思维和法治观念,为成为信念坚定、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而奋楫扬帆!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厦法力量!”
文 | 李宣燕、张晓梦、董书捷
图 | 受访者提供
指导老师 | 张宇斌、刘巧英、刘茜
修稿 | 曹熠婕、校友总会秘书处
编辑 | 李笑扬、童嘉烨
初审 | 李绍玉
终审 | 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