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化

天南地北厦大人

陈忠:人生在于经历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9日 08:55 浏览次数:

【人物名片】

陈忠,厦门大学法学院2003级校友,现任全球己内酰胺行业龙头企业恒申集团总裁。自2018年担任恒申集团总裁以来,陈忠带领集团完成三次跨国收购,不断拓展新领域,带领恒申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24年,恒申集团已经在中国民营企业中跻身第110位。在他的引领下,恒申集团秉持“把公益慈善当做事业来做”的理念,先后成立长乐慈善总会力恒分会、恒申慈善基金会,不断在教育、救灾、助学、助医、助困、助残、援建等各方面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对社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厦门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恒申集团向厦门大学捐赠1500万元人民币,以支持学校发展。

求学厦园,受益深远

2003年,作为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陈忠考入厦门大学法学院。初入厦大,自由的学风,浪漫的凤凰花,何丽新老师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婚姻法课程,柳经纬老师旁征博引、微言大义的民法总论课程,都让他印象深刻。良师益友,春风化雨,他直言在厦门大学度过了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高中文科成绩并不优秀的他,本着“人生就要补短板”的信念,报考了厦大法学院。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法学专业的学习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在本科前两年,陈忠感到十分吃力。但他并没有轻言放弃,反而迎难而上、查漏补缺,经常主动向老师同学们请教,慢慢地他的学习成绩有了起色。“学法律一是逻辑,二是专业的知识”,在专业基础上提炼的逻辑使他受益匪浅,“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最清晰的逻辑,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事情”。陈忠先生如是说。四年学生生活,厦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老师博学笃志、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格,同门“行远自迩,笃行不殆”的求学态度,无一不影响着他,并成为推动他日后事业发展的重要文化因子。

商海行舟,乘风破浪

毕业后,陈忠考取当地公务员。在基层,他以自己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服务群众,履职尽责服务社会。2018年,陈忠辞去公职,开启职业生涯的新篇章,进入恒申集团担任总裁。他充分发挥自己基层工作的丰富经验,锐意进取,带领企业打开新局面:四年完成三次跨国收购,收购福邦特全球己内酰胺业务,掌握全球己内酰胺话语权;收购全球五百强企业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福州工厂,实现关键原料自主可控;收购德国安科罗 51%的股权,打破高端工程塑料瓶颈。如今的恒申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聚酰胺全产业链及高端新材料完整解决方案。当前,恒申正以年产 100 万吨己内酰胺为中心,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延展突破电子半导体、工程塑料、绿色再生等高端新材料,向着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百年企业赓续奋斗。

十一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陈忠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着手企业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培植恒申自己的人才土壤。陈忠采用现代化的全职业经理人经营模式,连续10年开展应届毕业生 “新申代”青训营项目。项目培养的“新申代”成为了集团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与企业共进步,同发展。

陈忠校友( 图中左三)

回馈社会,反哺厦园

多年来,恒申集团热心慈善,集团于2013年捐资成立的恒申慈善基金会,连续五年被评为福建省5A级社会组织,先后荣获“先进党支部”“巾帼文明岗”“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基金会结合恒申集团企业文化,关注福建省内妇女群体、乡村学校教育、公益行业支持三个领域。谈到慈善事业,陈忠表示,“做慈善,要坚持一个理念,就是不求回报”,恒申慈善基金会每年投入5000万的预算用于慈善事业,开展了“姐妹乡伴”“恒爱妈妈”等多个专项慈善项目,致力于福建妇女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真正做到了“把爱传出去”。

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捐赠仪式上,陈忠以校友身份深情寄语,言辞朴实而有力,传递着深沉的情感和明确的愿景:“于我而言,只希望法学院有更多更好的人才”。法学院人才辈出,不断壮大,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事。他希望将恒申捐赠款项用于学校师资人才引进、学生奖学金等,为法学院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支撑,宛如细雨滋润桃李,悄然助长知识之树。“对学院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在人,在于学生和师资力量。”

原音回放“每一个厦大人都要在心中种一团火,燃起回报母校的豪情壮志,它会在困难时激励你,不断经历,不断前进,终能成就一方事业。”


文 | 张晓梦

图 | 受访者提供

指导老师 | 张宇斌、刘巧英

修稿 | 曹熠婕、校友总会秘书处

编辑 | 李笑扬

初审 | 李绍玉

终审 | 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