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处暑,秋意渐浓。
8月23日,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罗思东携厦门大学厦门校友会公共事务学院分会名誉会长陈万胜、秘书长刘建河一行,在厦门大学辽宁校友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田继国、国贸系1995级校友王布克陪同下,专程前往沈阳,探访1946级政治系年近百岁的林茉莉校友。
学姐祖籍福建永定,1927年7月出生于有“土楼王子”之称的世界文化遗产振成楼,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到东北工作,并扎根沈阳。

这次校友探访活动源自特殊缘分。一次偶然机会,我们从王布克校友《我和<我的故事>的故事》《“三个厦大人的故事”的影集》和田继国校友的《厦大人永远是年轻---记采访1946级林茉莉校友》等微文中了解到,林茉莉学姐是1946年厦大法学院政治系唯一女生,年逾98岁高龄。2026年适逢厦大政治学科设立100周年,学院正在积极筹备纪念活动。母校政治学科百年历史与百岁政治系校友之间的奇妙情缘会有哪些历史的连接?又会留给年轻一代政治学子什么样的启示?当这一想法和相关文章在学院校友会工作群发布后,立即引起热烈反响。不少校友纷纷表示应该选择适当时机前去探访祖母级的老学长,得到学院领导大力支持。陈万胜校友随即通过林茉莉校友在永定振成楼的亲人林日耕先生与她直接建立微信联系,并应其嘱咐,通过厦大校友名录与未曾谋面的田继国、王布克校友顺利对接,确认行程安排。

在两位东北校友陪同下,我们来到林茉莉学姐寓所。只见她穿着红色上衣,靠坐在床上,早早就盼着大家到来。罗思东向学姐简要介绍学院发展情况,并代表学院向她赠送厦大成智楼模型雕画摆件。学姐对成智楼的厦大嘉庚建筑风格印象深刻,甚为欣喜。当罗副院长介绍她与厦大政治系同龄,明年都将一百岁,并诚挚邀请她参加母校政治学科一百周年庆祝活动时,她握着他的手,一再俯身表示对来自母校的关心问候致以崇高的敬礼,祝福政治系越来越好,培养优秀人才、为厦门大学增光,并回赠由她亲笔签名,王布克、田继国两位校友协助编印的《回忆录》。她略微颤抖但掷地有声地勉励厦大学子“勤学苦练,止于至善”。听到“止于至善”校训从百岁学姐口中清晰、坚定地表达出来,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她对母校深沉、清澈的热爱。我与学姐是永定同乡,又是厦大政治学系复办后的首届毕业生,近年来曾多次陪同院士专家考察振成楼,策划实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土楼云境”,与振成楼楼主林日耕先生等联系密切。当点开手机里的视频图片,用客家话与茉莉校友拉家常,向她介绍自己在她被唤着“阿芳”的祖屋振成楼所做事情时,学姐倍感亲切,兴奋地说“这是我家的大客厅”“阿耕是我的五叔”,爱乡之情溢于言表。
客家人素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与厦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有内在相通之处。自厦大创办伊始,永定即与厦门大学具有深厚的渊源。祖籍永定的“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曾捐助厦大办学;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厦门大学支部”首批党员阮山(书记)、林心尧,就读厦大的抗日英烈陈康容,以及卢嘉锡、林尚安院士等均祖籍永定。其中林尚安院士即是林茉莉校友二哥。在其祖屋振成楼,至今铭刻着她祖父亲自撰写的楹联“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学姐在她的回忆录里写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是厦大校训,也是我心中的座右铭。不息是不懈怠,不放弃,不听邪。止于至善,是达到最真、最善、最美的境界。我用它来鞭策自己,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一个不怕困难的人。八个大字,镌刻在我心灵深处。七十多年,仍然像黑夜天空中的一颗明星闪烁着,心中有一处位置永远是它的。要做好“厦大人”,为厦大争光。也用它来教育下一代。
鲜为人知的是,学姐在大学时就加入厦大海音歌咏队,并成为党组织地下联络员。毕业后,她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义无反顾地独自一人前往东北,先后从事杂志编辑、中学教师、教导主任,在那特殊年代还遭受批斗和各种委屈。但她始终以厦大校训激励自己,牢记“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炼”,终于获得平反,直至1982年离休,并先后荣获党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厦大,我的母校。
我把我最好的年华留在厦大,
我把我青春的第一朵花绽放在厦大,
我把我追梦成长的基石安放在厦大,
我不会忘记我是"厦大人"。
厦大就是我的家,校友就是我的亲人。
如今我又投入厦大母校的怀抱,
有了家的温馨,有了亲人的爱。
做个永远年轻的厦大人。

细读学姐撰写的诗篇,她的母校情怀让我们心潮澎湃。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她就曾在父亲报社记者的帮助下发布校友茶话会广告,先后两次在香港湾仔六国饭店召集二十余名厦大师生,号召大家一起返校,并在《星岛日报》记者帮助下与校友一起秘密乘坐英国商船返回日夜思念的母校。茉莉校友组织的茶话会应该是我们校友会活动的重要形式。2019年,茉莉校友带着家人重回厦大,并和校友总会取得联系,而后在《校友通讯》里看到厦门大学辽宁校友会活动信息,主动与校友会取得联系,六十多年后重回母校校友组织怀抱。
她说,唱起"厦大人永远是年轻",做一个永远年轻的厦大人,有歌声陪伴,有琴声云绕,这就是她长寿的秘诀。在她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炙热的厦大情怀!

事后我们才知晓,学姐得知我们将从母校前来探望她,兴奋得天天念叨这件事,盼着这天赶紧到来,还亲自邀请王布克和田继国两位校友同来。见面期间,她称呼起布克、继国的亲切感,如亲人般温馨。原来这些年他们俩经常来探望,嘘寒问暖。为丰富学姐回忆录,2023年布克校友还带着女儿亲自驱车到她出生、求学过的福建省永定洪坑村、广东梅州大埔县茶阳镇及大埔中学,实地考察这里的风土人情,走访许多乡亲和场所,与继国校友共同完成回忆录撰写与编印。多年相伴,学姐早已把他俩当成亲人。因学姐一个月前摔倒,还在康复中,布克校友在我们到访前特地提前与其确认状况,继国校友从异地驱车往返一百多公里陪伴行程安排。
林茉莉学姐生活的近一百年,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跻身当今世界强国之列的伟大转变。这样的生命历程丰沛厚重,其中交织的体验,照见的不仅是她个人的生命轨迹,更是一代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图谱。从颠簸动荡到回归和平,从负重前行到云淡风轻,那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故事,那些浸透了汗水与泪水的记忆,那些融进血液里的厦大精神,终将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底气!
来源| 经纬之窗
撰文| 陈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