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美洲校友会成立40周年
纪念册序
傅志东 1982届化学

珍贵照片:1984年11月10日,在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学长(1934届化学)的见证下,在新泽西吴厚沂学长家中,厦门大学旅美加校友会正式成立。前排左起:李联欢 葛文勋 陈梅卿 吴厚沂 卢嘉锡 欧阳谧。
一颗种子可以生根发芽,最终根深叶茂,孕育出新的生命;也可能随风飘散,化作尘土。我们欣喜地看到,40年前,先贤们播下的那颗种子,如今在北美各地繁茂生长,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值此厦门大学美洲校友会即将迎来成立40周年之际,我们编写了这本以校友会历史资料为主的纪念册,旨在记录校友会的发展历程,展现母校厦门大学校友文化的优秀特质,并助力其传承与弘扬。纪念册里展示的先辈们的手迹,虽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得以缅怀他们的风采。此外,纪念册还汇集了校友会的重要文件,不仅是为历史留下见证,更为理事会及北美各地校友会的工作交接与传承提供便利。
厦门大学美洲校友会是北美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国大学校友会之一,也是今天在北美少数几家设有规模化教育基金会的校友会之一。如今,厦门大学校友不仅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主要大都会区拥有自己的校友组织和活动,厦门大学美洲校友会教育基金会、汪德耀王文铮生命科学奖学基金会、萨本栋教育科研基金会,以及厦门大学北美教育基金会等机构目前还管理着近600万美元的资产。
四十载风雨兼程。今天的一切要感恩先贤们四十年前播下的那颗种子,感激他们孜孜不倦的守护与奉献。
美洲校友会的创办者为一批在抗战时期于母校长汀校区就读的前辈学长。他们毕业后辗转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等地,最终来到北美定居。其中不少是197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前期从台湾退休后移居美国和加拿大的校友。我在2000-2002年间担任美洲校友会理事长时,校友会名单上有大约120位这样的前辈。
与他们相识相交,亦师亦友数十载,是我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经历。许多像我这样的后辈,直到来到美国或加拿大,才在校友活动中第一次听到那激昂的母校校歌,了解了母校在抗战时期的辉煌历史。在与前辈们交往中,我深刻感受到他们身上体现的厦门大学校友文化的优秀特质。
(一)对校主陈嘉庚先生怀有深深的敬仰。尽管战后国家动荡,许多人经历过颠沛流离,老一辈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也可能南辕北辙,但他们对校主的敬仰始终如一,超越了政治与意识形态。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同寻常的。校友们的敬仰不仅源于对校主毁家兴学无私精神的感恩与敬佩,还源于老一辈深沉的民族情怀。无论身处何方,经历过怎样的沧桑,前辈们始终心系民族的命运。
(二)对萨本栋校长十分热爱与崇敬。对萨校长的崇敬和缅怀,是长汀时期的校友见面和书信往来时永远谈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在《厦门大学美洲校友会校友通讯》和其它老一辈编辑的出版物上留下了数不清的对萨校长怀念的文字。古今中外,校友们对校长怀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是罕见的。
(三) 对母校非常热爱。老一辈对母校的爱体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有的老校友离校几十年来,每当看到日历上出现4月6日,就会想起这是校庆的日子。在老校友集中的南加州和北加州,从1990年代初到2000年代中叶,老校友们都固定在4月6日前后聚会,为母校庆生。1998年,当萨本栋教育科研基金会成立时,发起者的年龄大多超过了75岁。一群早已功成名就的老人,不是安享晚年,而是还在日思夜想怎么去“辅助萨本栋校长抚育成长的厦门大学,使她成为一个国际性知名大学,为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做出杰出的贡献”。葛文勋学长以80多岁的高龄,身体力行担任了两届的萨本栋微机电中心主任。他从1998年起,年年在俄亥俄与厦门之间往返,手把手为母校培养新人。
(四)十分尊师重道,师生关系密切。在《美洲校友通讯》上,我们可以读到许多老一辈尊师重道的感人故事。例如,不仅北美的校友十分关心萨校长夫人萨黄淑慎师母,谢希德学长远道来美也多次抽出时间专程探望萨师母。又如,北美的校友和长汀时期的法学院院长黄开禄老师、教育学院阮康成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五)校友之间亲密无间,互亲、互助、互爱。许多像我这样的后辈,与前辈学长不仅年龄相差大,成长环境也迥异,但厦大人特有的情感纽带让我们倍感亲近,丝毫没有隔阂。这是许多后辈校友们的共同感受。
(六)个人品质优秀。老一辈在抗战艰苦的环境下读书,在自由、包容、活泼的校园里成长。他们厚德载物。多数人谦虚、低调。他们无私、严谨、认真、朴实,对己严,对他人宽厚,赢得了后辈的由衷尊重。
故校长田昭武先生在百年校庆前接受采访,谈到葛文勋、何宜慈等前辈学长时说,“我们庆祝厦门大学一百年,一定要记得长汀这一段,要用重重的一笔来写”。
我们今天庆祝厦门大学美洲校友会成立40周年,不仅是在见证40年前得那颗种子已枝繁叶茂,也是在铭记它的根源。长汀前辈的贡献滋养了她的成长。我们要弘扬母校厦门大学优秀的校友文化,传承40年前播下的精神与力量,让这颗种子在美洲大地上更加茁壮,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是为序。
— 2024年10月22日于亚特兰大
(文章原载于厦门大学美洲校友会《校友通讯》第73期)
作者简介

傅志东,厦门大学1978级化学系校友。1993年赴美留学,完成霍华德大学工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硕士课程和化学系博士课程;1997年被高露洁公司研究发展部聘用为研究员,后进入EMC咨询公司,先后在摩根银行、考克斯传媒、时代华纳等大企业从事技术咨询工作;几十年来辗转华盛顿、新泽西、亚特兰大等地。在华盛顿曾担任所在学校亚洲学生联合会执委和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担任华盛顿福建同乡会秘书长;在新泽西曾参与创办华夏中文学校一哥分校,并担任副校长;在亚特兰大曾担任美国东南部最大中国文化教育机构亚特兰大现代中文学校总校教务长和总校长;先后担任厦门大学美洲校友会理事、理事长、教育基金会主任、董事会董事,现任美洲校友会董事长。
来源 | 美洲厦大人
编辑 | 游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