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焦点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 正文

厦大校地携手“行见八闽” ,共筑思政育人新范式!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5日 15:28 浏览次数:

3月29日上午,“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2025年工作推进会(南部片区)暨全省高校学生“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总结展示活动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袁毅,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孙芙蓉,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叶燊,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添贵,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子东,厦门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等出席会议。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理主持会议。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集体观看《厦门大学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专题片》。

林东伟在致辞中表示,厦门大学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深化“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在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协同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等南部片区各成员单位,结合大中小学生不同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走深走实。未来,学校要善用“大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实践圈建设从“试点探索”、“有序推进”向“全域深化”、“全面推进”转变。进一步提升“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的育人实效,打造具有闽派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的师生讲述思政微课《囊萤之光红色八闽》。

在校地共建实践研学点签约仪式上,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高和荣代表各学院(直属系、研究院)团委,与南部片区12个研学点签署共建协议。

袁毅、孙芙蓉、陈添贵、叶燊、吴子东、林东伟,泉州市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市委讲师团团谢庆凤,漳州市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市社科联主席韩水海共同发布《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南部片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在全省高校学生“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颁奖仪式上,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福建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展示片《寻年味•传文韵》。袁毅为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的单位颁奖,孙芙蓉为获得“优秀实践团队”的单位颁奖,叶燊、陈添贵为获得“优秀实践个人”的老师和同学们颁奖,吴子东、林东伟为获得“优秀实践成果”的单位颁奖。

孙芙蓉充分肯定“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取得的成效,她强调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挖掘和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引导广大师生追寻领袖足迹,在实践一线奋进中锤炼个人品格,激发挺膺担当。要强化课内外一体设计,推动资源集聚协同,注重大中小学一体推进,构建结构优化、层次衔接的实践育人体系,系统集成推进一体化建设。要突出特色优势,深入挖掘理论和实践“富矿”,聚焦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福建实践育人范式,为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袁毅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是教育引导学生从“行见八闽”走向“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要用好用活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优势,用好高校学科、人才、活动、场地等优质资源,编制全方位共享“资源库”,‌构建全社会共育“生态圈”‌,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各牵头高校和地方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开展“行见八闽”研学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深挖理论“富矿”,完善“大思政”教育体系,打造“闽派”思政特色品牌,塑造八闽大地立德树人新格局。

该活动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指导,由福建省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协同中心主办,厦门大学承办。福建省各地市宣传部门、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兄弟高校,南部片区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协同中心各有关单位,中小学校代表;厦门大学各地校友会,厦门大学优质生源学校,厦门大学“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厦门大学师生代表;全省高校学生“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参加会议。

据悉,“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于2023年启动,着力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研学实践资源平台,南部区域联盟由厦门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动厦门市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泉州市南安市、晋江市、安溪县,漳州市龙海区、东山县等地建设“行见八闽”校地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区域共同体。目前,研学点位建设扩充至129个,实现厦、漳、泉南部片区全覆盖。学校将继续推动跨省域实践资源联动,探索赣南、粤东地区等跨区域红色文化交融与资源供给,用好用活“闽宁精神”的生动教材,将“大思政课”融入闽宁协作。

来源 | 厦门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