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96级化学材化80余位校友,跨越千山万水,从美国、新加坡以及国内各地奔赴鹭岛,齐聚承载青春记忆的母校,隆重举行毕业25周年聚会活动,以赤诚之心再续同窗情谊,共绘学院发展新篇。
化学报告厅内洋溢着久别重逢的欢欣。活动筹备委员会负责人赵雄超率先登台,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为这场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相聚拉开序幕。学院党委书记宋毅随后向校友全面介绍化学化工学院近年来发展成就。校友为母院今日之荣光倍感自豪。
学院关工委顾问委员、原党委副书记潘宝柱,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学院原辅导员李启忠老师出席发言。1996级化学材化校友原授课老师和班主任陈鸿博、杨士烑和吴振奕老师,抚今追昔,细数当年课堂内外点滴,言语间满是对学子成长足迹的欣慰与牵挂,殷殷教诲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
校友代表李晓达详细介绍“厦门大学96化学材化”公益基金发起过程、基金管理、基金使用以及未来公益展望,彰显化院学子心系桑梓、反哺育人的深厚情怀。为感念师恩,校友向恩师献上芬芳馥郁的鲜花,深深鞠躬致敬,感恩以灯塔般的指引照亮人生航程。
在化学报告厅前,当快门即将按下的瞬间,全体师生齐声喊出饱含专业情怀与同窗深情的口号——“时光慢慢结晶,友情永不稀释!” 这铿锵有力又充满化学浪漫的话语,道出二十五载光阴沉淀的真挚情谊,也定格下一张弥足珍贵的温暖全家福。
合影后,校友怀着对母院发展的深切关心,参观学院。在表界面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清育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实验室的前沿研究方向、重大突破与国际影响力等,校友为学院在基础科研领域攀登世界高峰的实力赞叹不已。随后,厦门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谢兆雄教授引领大家走进厦门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当了解到如今本科生不仅能接触、更能亲手操作如质谱仪、拉曼光谱仪等过去被视为“高不可攀”的大型精密仪器,甚至还能动手拆解搭建质谱仪时,校友们惊叹连连,感慨万分。“当年我们只能隔着玻璃窗远观,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却能动手实践,真是太幸福了!”韩琪校友由衷感叹。这种将最先进设备融入本科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革新,给校友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活动当天,女校友们专程探访求学时的“家”——石井四宿舍楼,斑驳的墙面与熟悉的楼道瞬间激活沉睡的记忆,欢声笑语仿佛穿越时光。校友还集体参观底蕴深厚的校史馆,重温厦大百年弦歌不辍的奋斗史诗。登临主楼颂恩楼21层之巅,凭栏远眺,气势恢宏的厦大全景与壮阔海天尽收眼底,母校今日之蓬勃气象令校友心潮澎湃。
廿五年光阴流转,改变了容颜,却未曾磨灭深植于芙蓉湖畔、五老峰下的同窗情谊与化院情怀。此次相聚,不仅是对青葱岁月的温暖回望,更是凝聚校友力量、共助母院腾飞的新起点。从“时光慢慢结晶,友情永不稀释”的深情告白,到亲眼见证母院科研教学的卓越跃升,校友们深受鼓舞。愿此情谊如结晶般坚固恒久,期待下一个五年、十年,再聚南强,共话辉煌。
来源 :厦大化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