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院系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系新闻 -> 正文

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举行2025 届毕业生年级联络员聘任仪式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7日 09:48 浏览次数:

6月24日下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2025届毕业典礼在思明校区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隆重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崔庆炜、院长于文轩教授、党委副书记林盛铨,副院长罗思东教授、陈少威教授、李德国教授,学院政治学系1987级院友王元,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成员、各系所中心负责人、学院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及其他行政人员,与2025届全体毕业生、2024届毕业生代表以及部分毕业生家长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魏丽艳教授主持。

典礼开始前,毕业生代表们以充满青春气息的歌曲串烧暖场,熟悉的旋律点燃了现场氛围,唤起了在场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温情回忆。

毕业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序幕。

于文轩向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学院全体老师的付出表示感谢。接着,他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以“被限制的自由”为题,指出自由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自律、责任与担当,被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源于对欲望的掌控、对规则的尊重以及对公共价值的坚守。他以此勉励全体毕业生在今后要做到:志向高远、树立边界意识、培养自律习惯、练习批判思维、尊重并参与规则制定,以及修炼内在德性与责任感,在未来的广阔天地中守护“为公为民”的初心,成为真正成熟的自由之人。致辞尾声,他与在场师生共同揭晓了由自己与五位选修课学生一同绘制的芙蓉隧道共绘涂鸦这一特别毕业礼物,送给全体毕业生。他深情寄语,“学院永远是你们归航的港湾——毕业快乐,常回家看看!”

教师代表林亚清教授为毕业生们送上殷切的期望和诚挚的祝福。她深情回忆了与同学们相伴的历程,并以迎接未来挑战的三大“锦囊”相赠:一是要寻找并坚守那份初心,不为外力所“卷”,做自己的光;二是要把握适应时代潮流的创新,终身学习,以“新”应变;三是要提升百折不挠的韧性,在风雨中保持内心秩序,将挑战转化为成长的养分。最后,她寄语全体毕业生:“愿你们此去星辰大海,归来仍是公事赤子!”

校友代表,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1987级本科生王元发言。他以父辈和学长的双重身份,为毕业生们分享了四点温暖而深刻的人生感悟:一是,健康和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二是,父母和家庭是你永远的港湾;三是,真才实学是自身最大的财富;四是,活在当下则是开启智慧人生的秘诀。最后,他勉励毕业生们要尊重生命、接纳自我、不断精进、从容前行,并送上真挚祝福:“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随后,毕业生代表们依次上台发言,他们回顾了在学院成长成才的点滴,诚挚的表达了对学校、学院和师长的感恩之情。公共管理系2021级本科生杨舒娈以“种子”为喻,讲述了自己在公事沃土茁壮成长的经历,并表示将以所学所长接力奋进,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中绽放青春光芒;政治学系2022级硕士研究生吴则壮讲述了自己在学院成长蜕变的历程,表示今后将以赤子情怀守望理想初心,以坚定步履践行时代使命,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厦大公事人的智慧与力量;2023级MPA毕业生牟慧芬感谢学院的精心栽培,立志以“自强不息”之姿践行边疆之约,将“止于至善”的追求融入公共服务实践中,做公共管理理念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为加强毕业生与学院联系,学院举行了2025届班级联络员聘任仪式。罗思东教授为班级联络员颁发聘书。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范,学院举行了2025届优秀毕业生表彰仪式,崔庆炜、于文轩分别为本研优秀毕业生颁奖,以表彰他们在校期间的卓越表现。

在这个充满离别与满怀憧憬的时刻,学院为2025届毕业生精心准备了一份毕业礼物,由林盛铨,李德国、陈少威分别颁发给2025届本科生、研究生和MPA毕业生代表。这份“公事印记”,是礼物,是记忆,更是精神锦囊,它象征着在未来的前路上,公事是来时的灯塔,亦是归航的港湾。

在毕业生答谢仪式上,全体毕业生起立,向一路同行的恩师们和默默付出的父母长辈们深深鞠躬,表达衷心感谢,传递感恩之情,现场氛围温馨而热烈。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伴随着悠扬的校歌声,于文轩院长为已被授予学位的MPA毕业生一一援正流苏,并合影留念。

凤凰花燃放似火,点燃公事学子的理想与激情;鹭江潮奔涌不息,激荡着远行者的壮志与豪情。愿全体毕业生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途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学公事、立心天地、立命生民”的铮铮誓言,扎根祖国大地,勇担时代重任,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来源 |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