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4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叶淑平老师长篇报告文学《从光荣亭走来的荣光》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办。研讨会由福建省作家协会、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龙岩市公安局主办,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福建省直机关文联作家分会、福建省公安文联文学创作协会、厦门市作家协会协办。《文艺报》总编刘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专家学者、公安系统领导、作品原型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这部记录时代精神、讴歌人民警察的文学力作。《从光荣亭走来的荣光》是叶淑平老师匠心打造的一部公安题材长篇报告文学,发表于著名期刊《中国作家》纪实版,2025年第1期。据悉,该作品后期还将出版单行本,同时还将被改编成情景剧,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文中所写才溪派出所自1971年成立以来,始终传承着才溪乡调查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赓续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不断探索创新,2023年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作品以此为背景,以才溪派出所的先进事迹为蓝本,生动展现才溪派出所从成立初期到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枫桥经验”、守护一方平安的感人故事。
全书共8万余字,分为18个章节,通过“爷爷的心事”“驻村夜访”“公安特派员的初心”等多个鲜活故事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枫桥经验”精神内涵和价值所在进行感性诠释,对当下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意义进行生动、深度解读。“《从光荣亭走来的荣光》小切口,大情怀,通过对2023年被授予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荣誉称号的才溪派出所干警无私奉献,追梦圆梦,守护一方事迹的描写,反映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老区结出的累累硕果,热情礼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龙岩公安的独特贡献,作品融时代性、真实性和思想性于一炉,行文从容,细节丰富,感情真挚,催人奋进。”梁鸿鹰在《中国作家》中“推荐人语”写道。研讨会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与会人员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与会专家学者从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角度对《从光荣亭走来的荣光》进行深入剖析,一致认为,这部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更是一部生动的基层公安治理文化教材。公安系统代表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阅读《从光荣亭走来的荣光》的感受和体会。“这不仅仅是对才溪派出所工作的记录,更是对闽西红土地基层公安工作的深度挖掘和艺术呈现。”龙岩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许佳说道,“好的文艺作品是推动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这是一部非常好的报告文学,我们将把这部作品作为思想政治教材,发动全市公安民警学习才溪派出所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精神。并且将通过文学的力量,唤起每一位民警心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基层公安工作非常复杂,叶淑平老师把派出所如此庞杂的事化成故事娓娓道来,把我们的工作以文艺的方式表达出来,我很震撼,也十分佩服。接下去,我们将把这部作品中体现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传承红色基因、深化‘枫桥经验’,推动上杭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上杭县副县长、公安局长林友文说道。

3位作品原型人物代表也来到现场,深情讲述创作背后的真实故事。他们的讲述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让在场所有人深刻体会到基层民警的艰辛与坚守。同时,他们对自己能够成为作品的原型人物感到非常兴奋,并纷纷表示,这部作品激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更好地服务群众,守护好一方平安。此次研讨会成功举办,不仅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也引导更多艺术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聚焦公安文化,为推动公安工作上新台阶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人物 简 介
叶淑平,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老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受邀担任龙岩市公安局心灵美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顾问,与当地民警共读共学闽西红色历史。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叶淑平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让青少年感受到故事中的精神力量。
来源 | 人民网、东南网、厦门日报、厦门大学新闻网
编辑 | 游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