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各地讯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讯息 -> 正文

厦门大学潘维廉教授走进长汀讲授“开学第一课”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3日 17:13 浏览次数:

8月29日上午,长汀县河田二中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在热烈掌声中,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CCTV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美籍教授潘维廉(William N. Brown)走上讲台,带着他标志性的笑容和幽默,为近三百名学生讲授新学期第一课。

从厦门到长汀,从大学讲堂到乡村校园,这场跨越近三百公里的奔赴,背后是一段延续多年的深厚情缘。为确保活动圆满开展,厦门大学长汀校友会积极联络当地政府部门和教育系统,全力配合做好联系协调等保障工作。

见证中国变迁,老潘讲述不变的情怀

潘维廉教授以“为什么世界需要中国”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亲历者的独特视角,畅谈自己在华足迹和历程,分享所见所闻、所得所感,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通过一张张珍藏的老照片,对比展示三十多年来中国城乡面貌的巨变,引得在场师生阵阵惊叹。

他用流利的中文讲述着两次环游中国的见闻,分析着中国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日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不变的是中国人勤奋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潘维廉教授动情地说道。

“感谢潘维廉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珍贵开学第一课,让我们拓宽视野、触动心灵。”河田中心学校学生刘同学有感而发,“我们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强国复兴有我’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恩与传承,跨越32年的温暖重逢

本次活动的特别之处在于一场跨越32年的温暖重逢。1993年,潘维廉教授在福建龙岩设立助学金,连续6年累计资助困难学生309人次。今年5月,潘维廉教授与部分受资助学生在厦门大学见面,共忆往昔岁月,共话中国发展。本次活动,三位代表特地来到现场,分享当年受助经历如何改变他们人生轨迹。这段感人至深的渊源,为现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活动互动环节充满温情。潘维廉教授向学生赠送书籍《老潘写给青少年的十八封信》,书中汇集他对年轻一代的真诚建议和殷切期望。学生们则回赠独具客家风情的礼物——七夕节女孩用七色丝线编织的彩带,表达对潘维廉教授的喜爱和祝福。

随后,潘维廉教授拿出吉他,与全场学生共同唱响《我爱你,中国》。熟悉的旋律回荡在教室中,不同国籍、不同年龄的人们用同一个声音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山海协作,续写教育情缘新篇章

厦门大学与长汀的缘分可追溯至抗战时期。1937年至1945年,厦大内迁长汀办学八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萨本栋校长带领师生坚韧办学,铸就了“南方之强”的美誉。

这段特殊的历史使得厦大与长汀结下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近年来,随着山海协作的深入推进,厦大与长汀在教育领域的互动更加频繁。

“厦门大学树人计划长汀农村公益支教项目”的发起人邱学军校友1983年考入厦大中文,2003年厦大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毕业,原任龙岩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主任编辑。她坚持在长汀县河田镇为偏远乡村教学点中小学生开展公益支教活动,和母校厦门大学师生一起,为农村孩子带去优质教育资源和开阔视野机会。此次活动正是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合作“树人计划”的延伸和拓展,经厦门大学长汀校友会全力协调支持,延续厦大与长汀的教育情缘。

山海携手,情系汀州。这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不仅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爱乡、自强、感恩的种子,也为厦大与长汀的情缘新增一笔亮色。厦门大学长汀校友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母校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为长汀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续写这段在抗战烽火中练就的不朽情缘。

来源 | 厦门大学长汀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