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总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总会资讯 -> 正文

罗海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 10:19 浏览次数:

6月30日,第三期“凤凰树下·校友分享——校友零距离”活动在校友馆二楼顺利举行。活动特邀厦门大学化学系1995级本科生、1999级硕士研究生校友,海南大学二级教授罗海彬担任主讲嘉宾,围绕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海南自贸港)——我的二次创业” 主题展开对话。校友总会秘书处秘书长王智兰、副秘书长郑辉,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刘俊英,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晗,以及二十余名自愿报名的学生参加活动。

王智兰在开场词中表示,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其成长轨迹映射母校育人理念,智慧力量助推母校创新;“校友分享”活动是“行走的思政课”,既为学生获取职业规划与精神滋养提供良机,也为校友回馈母校、助力创新育人搭建重要桥梁。她勉励同学们以罗海彬校友为榜样,传承“嘉庚精神”,终身学习,不断成长。随后,王智兰为罗海彬颁授活动纪念牌。

响应国家号召 个人与时代“同频共振”

罗海彬分享了其“二次创业”的生动故事。他回顾了从厦大化学背景起步,因2003年非典疫情触动转攻药学,历经刻苦自学、克服“非科班”困难,再到2020年响应国家建设海南自贸港号召,毅然赴琼创建海南大学药学院并任首任院长的历程。并以此深刻指出:个人的选择应与国家、区域需求“同频共振”。

互动答疑倾囊相授 八字箴言寄语后学

互动交流环节,罗海彬结合经历回应各位学子的疑问:职业地域选择应结合兴趣与国家需求,海南自贸港机遇广阔;强烈建议深造提升;注重跨学科学习、深入调研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情商沟通力培养;善从书本、他人和实践中学习;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为人应当正直、肯吃亏、善提深度问题且真诚;管理者需抓大放小、合理放权、善用团队以实现平衡。这些都为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路径和精神指引。

最后,罗海彬以“选择、开拓、学习、感恩”八字箴言总结成功之道:选择祖国需要之处,与国家需求同频;开拓需深入调研、解决问题、勇于创新;学习要终身坚持、广泛涉猎、不耻下问;感恩母校、团队与贵人,懂得“吃亏是福”,真诚回馈。

精神传承,圆满落幕

活动尾声,工作人员收集学生填写的校友总会定制凤凰花留言卡,并向参会同学赠送了书籍《天南地北厦大人》及定制笔记本,罗海彬现场为同学们签名留念。本期“凤凰树下·校友分享”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期待今日的交流化为未来动力,让嘉庚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嘉宾介绍

罗海彬,厦门大学化学系1995级本科生、1999级硕士研究生校友;海南大学二级教授、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海南省委会副主委,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优青、珠江学者,曾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际超算“戈登贝尔奖新冠特别奖”提名、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化学会青年计算化学家奖、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等荣誉;主要从事创新药物研发工作,2000年以来,在Cell、PNAS、Nat SciRev、Acta Pharm Sin B、ACS Catal、J Med Che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70多篇。

编者按

“凤凰树下·校友分享——校友零距离”系列活动由厦门大学校友总会秘书处、学生工作部(处)、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联合主办,旨在紧扣时代需求与青年成长痛点,通过邀请校友分享亲身经历与行业洞见,为学子们提供从职业规划到人生价值的多元指引,是厦大育人体系中富有特色的实践品牌,也是党支部“走前列、建新功”专项活动为师生做实事的生动实践。期待更多校友与学子在此平台上碰撞思想、共绘未来,让“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精神薪火永续。

文 | 白倩倩、陶易颖

图 | 倪毅翔、校友总会秘书处